top
请输入关键字
内蒙古自治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呼和浩特举行
2025.04.23
0

4月3日上午,“生命·希望”——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内蒙古生命礼赞园”举办,并为10位遗体捐献者举行“荣耀回家”仪式。

此次活动由自治区红十字会、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内蒙古医科大学主办,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学院承办。来自自治区红十字会、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林格尔县等部分区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全区人体器官捐献获取组织、呼和浩特市朝聚眼科医院负责人和医护人员,捐献者家属、协调员、志愿者和医学生代表,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200余人共同参加缅怀纪念活动。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罗志虎,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凤屹,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赵云山,自治区民政厅二级巡视员李国平,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红十字会会长王心宇,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立本,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刘建忠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并慰问捐献者家属。

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杨凤屹致辞并发出倡议,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传播“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理念,为爱发声、为生命接力!

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赵云山呼吁广大医学生坚守医者初心,铭记成长背后默默奉献的“无言良师”,尊重生命、传递希望。

器官化舟渡生死,大爱为炬照归途。无名碑上镌大义,血脉深处写永生。在庄重的音乐声中,全体人员肃立默哀,向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致以最深切的追思,并为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敬献花篮。

图片

图片

活动现场,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学院人体解剖学老师致《追思词》,自治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和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代表集体朗诵《致敬无言良师》。一述一诵,以不同的形式诠释同一份感动。前者如深情的独白,后者似激昂的赞歌,共同编织成对捐献者精神的崇高礼赞。

图片

▲红十字志愿者、医学生代表集体朗诵《致敬无言良师》

在庄重的氛围中,10位“无言良师”通过“荣耀回家”仪式完成了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奉献,深深触动了所有参与者。在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的护送下,这些尊敬的捐献者以生态葬的形式回归自然。家属代表含泪追思:“他们以生命延续生命,以大爱照亮人间,即使身躯沉寂,精神的火种永不熄灭。”全体人员依次向纪念碑敬献鲜花、鞠躬致意,白菊轻摇,无声诉说着对生命的崇高礼赞。

图片

▲为10位“无言良师”举行“荣耀回家”仪式

图片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以“生命接力·大爱传递”为核心,探索公益与生态融合的人体器官捐献新路径。2024年,在国家和各省市红十字会支持下,启动“大漠胡杨·生命礼赞”公益项目,联合七省市发起“认养一棵胡杨”倡议,将绿色理念与生命教育深度结合。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3家器官获取组织、4家遗体捐献站及3家角膜接收站,构建起从登记、捐献到安葬的闭环管理体系,服务更趋规范化、人性化。全区累计8.6万人志愿登记捐献器官意愿,成功实现捐献540例,挽救650多个垂危生命,织就了一张“血脉相连、生死相托”的生命接力网络。各民族捐献者馈赠的“生命火种”,不仅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更生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内涵——死亡不是终点,而是以爱为名的永恒新生。

(编辑:陈祥诚;资料来源:人道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