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让改变发生
突破生死禁忌
用爱让生命接力生命
我们期待公益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如涓涓细流,长长久久。10年,爱心网友们的每一次善行和每一笔捐赠,点点爱心汇集成河,又能改变什么?让我们从公益项目发起人和见证人的视角,走进“久久回响之我的公益日”,一同见证这十年间,关于生命、尊严和理解。从“一个人的球队”走进大众视野,看公益如何点亮希望,温暖人心,让世界因爱而美好。
家属们绝望的哭泣,病床上不断响起的监护仪的滴答声.........作为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主任,这些是何一平工作中最熟悉的日常。许多个日夜,何一平一直在医院与时间赛跑,为那些在生命边缘挣扎的人们寻找希望,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生死,每一次沟通都充满了情感的重量。然而,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长久的公益行动,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同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发声。
此刻,让生命延续生命
2017年4月的一天,何一平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一位父亲的来电。电话里,这位父亲语言简短,获得地址之后,何一平带上办公室几位年轻的同事就赶到医院。当时,何一平刚到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不久。在医院,她见到了这位在孩子突发疾病后经历了从焦虑不安到绝望的父亲。他的儿子叶沙脑部出血严重,但出血点难以定位,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病情持续恶化,最终只能依靠呼吸机来维持生命体征。在这个关键时刻,医院走廊上的捐献宣传海报显得格外醒目,向他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即使生命无法挽回,也能通过捐献让生命的力量继续在他人身上延续。惝恍中,他拨通了海报上的电话。哪怕是主动拨打电话要求捐献器官的家属,沟通协调也并不容易。这个过程中,何一平和同事的角色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支撑者,需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帮助家属理解捐献的意义,尊重他们的选择,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最艰难的抉择时刻。当时,叶沙的母亲一直在旁哭泣,父亲虽表现冷静些,可声音也微微颤抖,一直在和工作人员讲,“我的孩子非常优秀,身高1米8,是数学王、化学王、物理王,还喜好体育,爱打篮球、滑滑梯......”母亲也一直在复述孩子在她心中的印象,生前做了哪些事。
▲在篮球场上的叶沙
何一平完全能理解他们的状态,毕竟,他们难以接受孩子已经死亡的事实。“作为协调员,我们将心比心。假如是自己的亲人离开了,希望他安静地离开,这时候肯定不想被打扰。即使打扰他的过程可能会成全一个、两个甚至多个家庭,但是在当时的情形之下,这种沟通可能不是家属所需要的,我们能做的更多是在旁边默默地陪伴。”
经过数小时的沟通,叶沙的父亲在沉重的心情下,决定让孩子以捐献的方式,留下生命的最后一份礼物,让叶沙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也给家人留下一份念想。最终,叶沙捐献了心脏、肺脏、肝脏、两个肾脏和一对眼角膜,挽救了5位患者生命,让两位患者重见光明。
“一个人的球队”的诞生
当时,为了提升公众对于器官捐献的认知度,何一平和同事们将宣传和科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媒体报道、公益广告和科普讲座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目的是让公众了解这一行为背后的深远意义。彼时器官捐献作为一个刚刚开展的工作,大众对器官捐献的了解甚少,在向公众科普和协调捐献的过程中,遭白眼冷遇和家属不理解的情况时常发生。一个人捐献器官,可以挽救多个人的生命,能让捐献者的生命和梦想在接受者的身上延续,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感动而美好的事情,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一直在等待一个时机。
2017年6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与创意人龙杰琦启动“一个人的球队”项目,寻找一位热爱篮球的器官捐献者的受益人,组建一支由器官捐献受益人组成的篮球队,为捐献者圆篮球梦。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展示受益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器官捐献者的感激之情,即使是对捐献者的致敬,也是对器官捐献意义的直接呈现。
何一平立马想到了叶沙。因为叶沙是一个热爱打篮球的少年,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叶沙父母的认可。
在何一平的协助下,叶沙的受捐者找到了,他们中有下岗工人、煤矿工、基层警官、14岁的女学生和22岁的年轻人。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8月,5位受益人齐聚北京,组建了“一个人的球队”并拍摄了《一个人的球队》宣传片。
▲ 《一个人的球队》海报
2018年11月,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腾讯广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联合出品的公益片《一个人的球队》首次在社交媒体上传播,3天内就有826万人次点击互动,5.7万人签名支持。数据仅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它吸引了3.1万人志愿登记为器官捐献者。
公益的力量日渐茁壮
许多人是通过这则公益片第一次了解器官捐献领域,器官捐献的意义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何一平清晰地记得,2018年之后,她与协调员同事再去和家属做工作时,大多数人即使最终没有捐献,也不会特别抗拒,更不像以前那样表现出反感、谩骂甚至愤怒。更多的改变悄然发生。过去公益宣传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广告牌、海报和电视广播,这些方式虽然有一定影响力,但覆盖面和互动性有限。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使公益信息能够实现即时分享传播,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公众对公益行为的理解和认知度。一位相关工作人员明显觉察,近10年,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提高了,“医生告诉家属病人无法救治,脑死亡,要考虑后事的时候,有些家属了解器官捐献这件事情,会主动找工作人员、协调员、医护人员询问,可不可以捐器官,这是很大的改变。”生命是无价的。器官捐献者及家属的善意和奉献精神,更是珍贵的无价之宝。为了向器官捐献者表达敬意,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城市已经开始建设捐献者纪念园,这些公益性墓园内还会开辟出一块专门的区域,建立广场、雕塑和纪念碑,用来刻上捐献者的名字,以此作为对他们的永久纪念。
目前,全国已累计有680余万人登记逝世后捐献遗体器官捐献意愿,累计有5.4万余人在逝世后进行器官捐献,捐献器官16.8万余个,挽救了16万余人的生命。全国建设了240余个捐献者纪念园,每年清明节前后,会举办全国性的缅怀纪念活动,希望让捐献者的家属感到安慰,社会并没有忘记这些凡人英雄。
器官捐献这一无私的行为,不仅赋予了生命新的意义,也为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腾讯99活动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积极推动器官捐献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公众对器官捐献重要性的认识,努力不仅限于一次性的救助,更在于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器官捐献支持体系,让每一份生命的礼物,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编审:侯峰忠;编辑:齐悦臻;资料来源:腾讯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