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我不想最后变成一捧灰,想成为一颗种子
2022.07.27
0

人体器官、眼角膜、人体组织、遗体......7月12日16时,在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浏览了数遍眼前这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后,王小舟(化名)将这些选项,全部划上对勾,然后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不久前,王小舟度过了自己的18岁生日,也顺利完成了高考。7月12日,她给自己送了一份迟到的成人礼——来到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这个有爱的女孩说,“我不想最后变成一捧灰,想成为一颗种子。”

图片


没去成梦想中的医学专业,以另一种方式追随  

尽管家中无人从医,王小舟从小就对医学十分感兴趣。当同龄的女孩在玩芭比娃娃、看动画片的时候,王小舟却在看刑侦类的电视节目。

“看过一本小说,印象很深刻,里面的女法医智慧勇敢,让我很向往,因此也对法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谈及自己的理想,王小舟眼睛发光。在成长的岁月中,王小舟对于医学方面的知识更加关注,这也更吸引着她想要学医。

“仁心大爱,这是最崇高的职业。”王小舟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因理科成绩不理想,最终选择读历史类。

“分数出来后,我就一直电话咨询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想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这是另一种方式的追随。”王小舟说,虽然自己与医学专业无缘,但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也能为医学事业做贡献。

图片


“叶沙学长对我的影响很大” 

什么时候了解到“器官捐献”的?王小舟坦言,是因为学长叶沙

“叶沙学长可以做大爱的选择,我也可以。”王小舟所说的学长叶沙,是一个长沙大男孩。2017年4月,酷爱篮球年仅16岁的他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离世,捐献心脏、肺脏、肝脏、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挽救了5个急需器官移植病人的生命,让2个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其中5位移植受者康复后组成了一支篮球队,为叶沙圆了篮球梦,以此纪念这个留给他们“生机”的男孩。

图片

叶沙去世时,是长沙市雨花区一所中学的学生。他的故事,在过去多年后,仍被众多校友熟知,王小舟(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现在供给医学生用来研究学习的‘大体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关注器官捐献方面新闻报道的王小舟做了个决定,要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7月12日,长沙骄阳似火,王小舟一个人走进了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前期多次电话沟通,工作人员了解这个女孩的情况,王小舟很顺利地签下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给自己送上一份特别的成人礼。


想成为一颗有爱的种子 

“家人不同意怎么办?”“我真的做好准备了吗?”“捐献了器官甚至遗体之后,我会归向何处?”7月12日,签下自己名字的那一瞬间,王小舟还有一些疑问。

当晚,她从自己喜欢的法医综艺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中找到了答案:“里面有个女孩子叫屈轶龄,她就读的是一所很好的医科大学,可解剖或学习必须的标本和遗体仍然紧缺。我再次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这是为社会做贡献,是医学研究的延续,更是生命的延续。”

王小舟已经填报完高考志愿,在等待着大学录取的通知。“我报了新闻专业,不能当一名医生拿起手术刀,还可以‘执笔为刀’,让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呼吁更多人关注这件事。”

“你想成为一捧灰,还是想成为一颗种子?”王小舟时常问自己,“我不想成为一捧灰,想成为一颗种子,破土而生,为他人、为社会出一份力。”

在最美的年纪,以最青春的模样,怀着一颗最热血的心,向阳生长。


(资料来源: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三湘都市报、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