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再小的光都可能带来无穷希望
2022.09.09
0

“你愿意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病人的生命吗?”从事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后,这句话慢慢成了李彬彬的口头禅。

近日,山大二院一则“男子意外去世 家人捐献其器官”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李彬彬就是其中奔走于生死之间、让生命接力生命的“生命摆渡人”。

图片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李彬彬

01难忘的一个月

时隔多年,李彬彬仍记得自己协调一名22岁男孩平平(化名)捐献器官的场景。

平平平时独自一人生活在山东,前些年因一场交通事导致重度颅脑损伤,已经离异的父母相继从外省赶来,可是,无论怎么呼唤,都没有将他唤醒。父母始终不愿放弃,每天陪在平平身边,一直期盼着奇迹的到来。

不幸的是,平平的父母最终也没有盼来孩子好转的消息。

抢救室内,医护人员在不停地努力,抢救室外,平平父母在不停地祈祷。就这样过了一个月,仍无好转,李彬彬表示,“在他生命走向尽头时,他父母作出同意捐献孩子器官的决定。”

就在平平被宣布脑死亡,医务工作者为他做完器官获取手术的那天,已经离异的父母抱头痛哭,没想到人到中年竟然遭受了亲自送走孩子的命运捶打。所有的悲痛、委屈与不甘,最终也都只能化作悲泣,永远地告别他们最爱的孩子。

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后,这样令人心碎的场景,李彬彬经历了无数次。他常常在各地奔波,宣讲人体器官捐献知识,见证捐献者亲属签署捐献确认文书,见证器官获取组织获取捐献器官及遗体复原的过程......

图片

▲器官获取手术前,全体人员向捐献者默哀致敬。

02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常常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等待的病人,许多器官衰竭患者在等待移植的机会;二是捐献者家庭,中国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尚在悲痛中的家属提出捐献,难以开口。”李彬彬坦言,他接触的家属来自各行各业,有思想开放的中青年人,也有守旧的老人。作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他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令李彬彬欣慰的是,这几年,明显感觉到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认可度提高了。人们愈发清晰认识到,生命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图片

▲李彬彬与捐献者家属沟通

03再小的光都可能带来无穷希望

面对突然倒下的亲人,很多家属难以接受。这时,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往往会静静陪伴在他们身边。“说得最多的话,应该就是‘嗯嗯嗯’。”李彬彬说,认真倾听、陪伴安慰,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第一课。

待家属稍稍平复,他会试探家属对器官捐献的态度。虽然,失败才是他和同行们最常面对的场景,“但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尽可能传递生命价值延续的意义。我们会用尽全力,再小的光都可能带来无穷希望。”

04唯有爱心,能照亮死亡的永夜

今年是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开展的第12年。来自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日,志愿者登记人数达5017868人。截至2022年9月1日,实现捐献人数为41608人,捐献器官个数为125703个。

图片

▲图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器官捐献事业向阳而行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

在山东,当地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碑上还镌刻着捐献人的名字;在福建,当地红十字会设立永生天使基金,为捐献器官的困难家庭提供救助,让“抱薪者”不寒于风雪……

“有人说我们是最英雄的‘混蛋’,但我觉得我们更像燃起的一个小小的火苗。”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王宪英说。

有人说,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越来越多,代表着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越来越成熟。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刘红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如果有一天我国没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了,就说明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真正成熟了。

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看来,生命难能可贵,生命又如履薄冰,唯有爱心,能照亮死亡的永夜。


(资料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