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请输入关键字
医师节致敬|今天,请记住这些以大爱书写“生命接力”的白衣天使!
2025.08.19
0

致敬
今年,他们离去了
却以最深沉的方式
奉献出了
最后的光与热

三甲主任医师离世后
遗体捐献母校

2025年6月30日,杭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余峰医生因病在杭州离世。在生命的终点,她将遗体捐献给温州医科大学,成为该校首位捐献遗体的大体老师校友。

▲余峰医生

公开资料显示,余峰生于1958年,1978年考入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她在温岭新河人民医院工作多年。

在温州医科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余峰师从我国著名儿科专家黄达枢教授。黄达枢教授被誉为“温医儿科之父”,曾培养出20余名医学硕士,当中很多人已成为国内儿科界的翘楚。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余峰进入杭州市中医院儿科工作。

7月11日,杭州市中医院、温州医科大学发布悼念文章,缅怀杭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1983届校友余峰。

据温州医科大学官方消息,余峰留下了最后的心声:“医学的路,我尽力走过了一程。同仁朋友们,请你们继续往前走——记得常备一颗糖,给孩子;常怀一颗心,给病人。”

退休检验专家
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2025年5月22日晚20点42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退休副主任技师崔之础,因为肿瘤恶化不幸离世,捐献遗体和角膜。

2025年初,崔之础的肿瘤指标反复升高,频繁呕吐,病情恶化。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生命的意义:肉体可以消亡,但是高尚的精神却“不与草木同腐”。

为此,崔之础与妻子俞锦芳共同作出一个决定,联系南通市红十字会,准备在身后捐献眼角膜;同时,将自己的遗体捐给南通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与研究。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前往崔之础家中时,崔之础已经被病痛折磨得十分虚弱,但他依然坚持在《南通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也希望能起到带头作用,为医学事业献出微薄之力,孩子也十分支持我们的决定。”俞锦芳红着眼眶说道。

5月22日晚上20:42,崔之础离世后,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珍贵的眼角膜捐献给了南通市红十字眼库,将遗体捐献给了南通大学医学院。崔之础也是南通市第88位遗体捐献志愿者。
5月27日,崔之础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给两位等待已久的角膜病患者,崔之础的生命和光明,将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点,会有人继续替我看这世间大好河山。”——崔之础

▲崔之础早年工作场景

宜昌退休老中医离世
捐献器官最后一次“救人”

2025年5月19日,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退休老中医杨明(化名),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完成了他生命终点的特殊“告别”。其子杨先生和哥哥强忍悲痛,遵照父亲生前深思熟虑后的郑重嘱托,捐出了他的肝脏、双肾脏和一对眼角膜。

杨明生前是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一名中医内科医生。在杨先生心中,父亲医术精湛,行医履历一直为人所称道。也正因为如此,在他退休后,仍有不少患者想方设法打听到他的住处,登门求医。“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找爸爸看病,还有很多远处的人来求方子,他从不拒绝,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帮忙推荐药方,方便病人去拿药,但爸爸从未收过一分钱。”

3月24日清晨,杨明突发脑出血,被送往县医院救治,诊断为心源性脑干梗阻,随后又转送到宜昌市里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虽经全力救治,最终无力回天。他的儿子杨先生在《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上签下名字,完成了父亲生前的嘱托。

杨明医生,用生命最后的壮举,为“医者仁心”写下了最深刻、最动人的注脚。

37岁神经内科医生吴思翼
捐献器官与角膜

“生命终有尽头,如果发生不幸,捐献器官或能让爱传递、会让人心有寄托。” 这是吴思翼曾与妻子谈及的话题。

吴思翼是贵州省绥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生,2011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2015年-2018年期间,分别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2025年4月7日,吴思翼医生不幸遭遇意外,被送往其所任职的绥阳县人民医院抢救,诊断结果是开放性颅脑损伤特重型。随后他转院至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被判定为脑死亡。

▲医生吴思翼

在获悉丈夫脑死亡后,他的妻子王女士深思熟虑,签下《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
5月3日清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手术室里,医护人员全体肃立,向吴思翼深深鞠躬。他捐献的两个肾脏与一个肝脏,最终让3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白大褂下的仁心,化作了照亮他人生命的星光。

90后护士李阳
把遗体留在了医学院

2025年3月19日,在签署《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5天后,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护士李阳不幸离世,在长治市红十字会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其遗体顺利捐献,用于科研工作。

据医院门诊部霍主任介绍,“李阳是1994年出生的,长治县人,2015年来医院参加工作。这个孩子平时工作特别认真,她之前在感染科工作,2019年不幸被查出患有骨肉瘤,之后到我们门诊(工作)的。虽然患病,但她一直坚持上班,哪怕没有病人的时候也在走廊里巡视,对部门的医疗物资也是清清楚楚,特别认真。而且平时工作时一直面带微笑,对病人可好了,所以2021年她就评上了优秀护士。这个闺女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90后护士李阳

对于主动要求捐献遗体,李阳生前曾表示:“和平医院培养了我,我对和平医院有很深的感情。我不在了以后,火化了成一把灰,土埋了也就腐烂了,我还想做点贡献,希望把遗体捐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还能有点用。”

96岁医生张树杰
和妻子一起成为“大体老师”

2025年1月11日,陕西西安的96岁医生张树杰去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老人遗体捐献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并将角膜捐献给西安市红十字会工作站。

早在2019年,张树杰老人的妻子赵秀琴就在去世后同样捐献了遗体。
时隔5年,携手走过70多年风雨的两位老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再次重逢,共同成为“大体老师”,为社会继续奉献。

今天
让我们向所有医者致敬
更向这些
以生命诠释大爱的灵魂
深深鞠躬!

(编辑:陈祥诚;资料来源:梅斯医学 西安市红十字会 直播遵义 博爱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