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午后,陕西省人民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罗主任,您还认识我吗?”
“2003年,您亲自为我做了肾移植手术,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是专程来感谢您的。”
罗永康主任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漾开笑容。他起身绕过办公桌,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原来是你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恢复得这么好,真是太好了!”他的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紧张而充满希望的手术室,见证了一场生命奇迹的诞生。
这位肾移植手术后已健康生活22年的患者,与主刀医生罗永康畅谈了这22年的新生活经历。罗主任细心地为患者调整了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方案,避免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好奇地询问罗主任目前工作情况,罗主任则细致地介绍了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的职责以及红十字会的相关工作。

“主任,像我这样做过器官移植的人,可以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吗?”
“当然可以……”罗主任肯定地回答。
患者动情地说:“我曾经历过肾移植手术,深知等待移植病人的迫切心情,如果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
罗主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轻轻拍了拍患者的肩膀,温和地说道:“你的这份心意真是难能可贵。器官捐献是一项伟大的善举,每一位志愿捐献者都值得我们尊重和赞扬。”患者坚定地点了点头:“我希望能为那些和我曾经一样的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带去希望。”
随后,陕西省人民医院红十字志愿者协调员段斌为患者细致讲解了志愿捐献的具体流程和网络登记的操作方法。患者当即在线完成了登记,并表示回家后也会积极向周围人宣传志愿捐献的重要意义。

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结束后,患者起身告辞。离开办公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走廊上,她的脚步比来时更加坚定。这份因生命延续而萌发的感恩之心,正通过志愿捐献的承诺传递给更多等待希望的人。
据统计,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突破720万。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人,用行动诠释着“生命永续”的意义,让医学的温度在人间传递。
在走廊尽头的转角处,他停下脚步回望了一眼办公室的门牌。玻璃上的“生命接力”标语在暮色中泛着微光。这个曾因器官衰竭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生命,如今以另一种方式成为了希望的传递者,她口袋里那张刚打印的捐献登记凭证,正随着步伐轻轻颤动,仿佛一枚承载着新生使命的勋章。
(编辑:陈祥诚;资料来源: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